首頁 消費訊息 紙飛機穿越地平線 從「思慕」探索土地記憶 中國信託盛邀150位貴賓 獨享台北雙年展「星光場」

紙飛機穿越地平線 從「思慕」探索土地記憶 中國信託盛邀150位貴賓 獨享台北雙年展「星光場」

2025台北雙年展自開幕以來受到各界矚目,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今晚(21日)邀請150位喜愛藝文的中國信託貴賓,在臺北市立美術館閉館後進入展場,以最沉浸的方式,走入一場「夜間限定」的藝術體驗。

    本屆台北雙年展以「地平線上的低吟」(Whispers on the Horizon)為題,由柏林漢堡車站國家當代藝術美術館雙館長山姆・巴塔維爾(Sam Bardaouil)與提爾・法爾拉特(Till Fellrath)共同策展。以「思慕」為核心概念,靈感來自於吳明益小說《單車失竊記》裡的「單車」、侯孝賢電影《戲夢人生》的「尪仔」以及陳映真小說〈我的弟弟康雄〉中的「日記」,延伸對土地、記憶與自由價值的追尋。展覽集結全球37個城市、72位藝術家共150件作品,涵蓋繪畫、雕塑到錄像裝置,將來自世界的當代藝術與北美館典藏交織呈現。

    一進到美術館大廳,眾人先被臺灣藝術家邱子晏的現地創作《偽飛行場》吸引。藝術家以巨大的紙板飛機重構日本殖民時期的「誘敵機場」,還特別設置機艙內的駕駛座,讓觀眾沉浸體驗「機艙視角」,透過螢幕跟著男孩搜尋二戰日軍軍機,彷彿飛越歷史的地平線;安娜・葉爾莫萊娃作品《在線上》,將三部蘇聯時期公用電話裝置於不同樓層,透過即時通話跨越空間隔離,象徵人們追求理解與連結的渴望。不少觀眾好奇體驗,覺得「在美術館打給樓下,卻不知道電話那頭是誰,有種尷尬又親密的奇妙感受。」多位受邀參展的臺灣藝術家如王耀億與倪灝也現身分享創作脈絡,與觀眾深度交流。

  臺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感謝中國信託連續三屆支持台北雙年展,「臺北市立美術館是臺北的驕傲,英雄的成就是一時的,文學和藝術能留下永恆,藝術的力量真的很了不起」;中國信託銀行總經理楊銘祥分享,他一看到在大廳的作品《偽飛行場》,就忍不住到駕駛座「試乘」,熱愛跑馬拉松的他說,長跑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和節奏,這種精神正是中國信託長期支持藝文推廣的初衷,每年邀請中國信託貴賓參加台北雙年展,就是希望分享藝術的美好;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馮寄台則表示:「中國信託長期推廣藝術,不僅是一種選擇,更是一份責任,每屆台北雙年展都為這座城市開啟新的思考,我們希望這些探索,不只在美術館的牆內,更能走入公眾視野。」中國信託與北美館合作,除了舉辦「中國信託貴賓之夜」,也針對偏鄉學子、中國信託員工規劃一系列導覽,期盼邀請更多人走進臺灣及國際藝術家的「思慕之地」,呼應兩位策展人所說:「每個人的『思慕』、渴望抵達的地方

各不相同,但透過藝術創作,我們得以共享這份追尋。」

圖說:中國信託連續三屆擔任台北雙年展主力贊助,邀請中國信託貴賓走入跨世代的藝術對話。左起臺北立市美術館館長駱麗真、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馮寄台、中國信託總經理楊銘祥、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長蔡詩萍。
圖說:台北雙年展x中國信託貴賓之夜邀百位賓客夜遊臺北雙年展
圖說:北美館蕭淑文策展人引領貴賓欣賞亨里克.奧利維拉《雜草》
圖說:中國信託貴賓夜遊台北雙年展